3月29日晚,央視《經濟半小時》曝光今日頭條發布虛假廣告,二次跳轉躲避監管、引誘消費者,廣告產品包括資質不明的保健藥品,專攻二三線城市。此事經多方媒體發酵曝光,被稱作“二跳門”,已成為2018年迄今為止今日頭條最大丑聞。
而就在央視曝光的前幾天,剛剛過去的3月20日晚,今日頭條創始人兼CEO張一鳴還曾在與錢穎一教授對話的過程中表示,2018年今日頭條有最重要的三件事:第一,對公司本身來說希望繼續完善公司,包括管理、文化以及系統;第二,在業務層面,今日頭條要走向全球化;第三,作為一家平臺型企業,今日頭條要承擔更多的企業社會責任。
打臉的是,“二跳門”所體現出的企業問題,完全與其提到的“最重要的三件事”背道而馳:社會責任感缺失、內部管理混亂、文化扭曲。
根據我國《廣告法》第十六條規定,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不得利用廣告代言人作推薦、證明;而其中的廣告代言人則包括了在廣告中以自己的名義或者形象對商品、服務作推薦、證明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而“二跳門”中涉及廣告產品,不乏大量治療失眠、鼻炎、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秘方”,無資質藥品有之,違法正規品牌名號“魚目混珠”藥品有之,甚至有藥品稱可根治糖尿病這類醫學界已然認定的不治之癥。用戶一旦被誘導購買,輕則失財,重則喪命——試問,作為一家平臺型企業,今日頭條的社會責任感究竟體現在哪里?
被央視曝光后,今日頭條隨即發布相關聲明,稱已下線央視報道涉及的違規廣告,終止與報道中涉及的南寧代理商的一切合作。該聲明模糊重點、閃爍其詞。除了南寧之外的其他城市呢?未被曝光的其他虛假廣告又該如何處置?今后又該如何強化審查機制?今日頭條并未全面自檢,也沒有給出一個科學妥善的解決方法,而且也逃避了問題的關鍵——為何要在非一線城市投放虛假醫療廣告。
雖然在今日頭條的聲明中,解釋了虛假醫藥廣告出現的原因,是由于“外部利益誘惑四川分公司網服組兩名員工以及南寧代理商員工違反公司紀律和監察制度,內外勾結”,且認為“這是我們的管理疏漏”,但如此明顯的甩鍋行為,社會大眾顯然不買單。
事實上,出現如此大量無視監管的虛假廣告投放,往往不僅是企業根部的問題,而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據4月2日《第一財經周刊》刊發的一篇報道,今日頭條內部存在十分激進的廣告銷售機制,廣告銷售目標高達450億元,比2017年湖南、浙江、江蘇、東方、北京五大衛視廣告收入總和還多。
高額的目標之下,業務人員壓力巨大。據前今日頭條銷售員工劉鳴介紹,電話銷售部門(SMB,負責中小客戶)要求員工每天需要打夠400個電話。每個電話銷售人員都被緊盯著,一旦通話時長不夠,主管便會親自來查看情況。在這種環境下,虛假廣告投放已成為今日頭條內部為達到KPI而衍生的“潛規則”。
一位今日頭條銷售告訴《第一財經周刊》,每到月底或者季度末,減肥藥、增高藥、保健品等"黑五類"產品便會有投放,因為銷售們“要沖沖業績"。雖然今日頭條有一審與二審環節,也在強調禁止不合規產品,但“總有空子可以走”。
這樣看來,“二跳門”事件暴露的,不僅是今日頭條根本就沒有承擔起自己應有的企業社會責任,更不用說頭條公司內部早已存在的“扭曲的價值觀和管理的混亂”。
至于張一鳴所說“走向全球化”,似乎更難完成。
畢竟,今日頭條最近在國內負面頻頻,無論是政府相關部門還是官方媒體、社會大眾,對其觀感日益下滑。
2017年1月,今日頭條因“頭條問答”欄目大量登載與性有關的低俗話題,被北京市網信辦約談;
2017年4月,火山小視頻因推送大量色情視頻被央視點名;
2017年12月29日,今日頭條因傳播色情低俗信息、違規轉載新聞及標題黨問題突出再次被北京網信辦約談,其app六大主頻道24小時停更;
2007年9月,人民日報接連三發評論,痛批那些“以算法為先”、忽略價值觀道德底線的新聞客戶端App,直指今日頭條;
3月29日,今日頭條“二跳門”事件曝光;
3月30日,頭條旗下的抖音視頻涉嫌傳播造假售假信息,又被央視點評同批;
3月31日,因頭條旗下的火山小視頻助推青少年未婚先孕等視頻內容,再次成為央視頭條。
如此頻繁、大規模地被點名、約談,在整個國內互聯網行業內今日頭條尚屬首家。這也直接證明由于今日頭條的三俗內容、無價值觀導向,引發了政府和社會的警惕和憤怒。
試問,一個無視價值觀、不能創造社會價值、深陷三俗“黑五類”的內容垃圾場,又如何能留住優質用戶,走向全球呢?